查看原文
其他

南非小农如何利用本土知识应对气候变化

清流智库 清流智谷
2024-09-05



南非小农

如何利用本土知识应对气候变化

Small-scale Farming & Climate Change

作者:Rankoana 郭慧编译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7年发布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球气温升高与降雨量降低导致的干旱,且变化的方式充满不稳定性。学者Rankoana(2016)提出,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威胁,在生计模式仍然依赖自然资源的农村社区更加显著。降雨量减少导致的干旱,是非洲自给自足式的传统农业生计模式面临的主要挑战。

Mubaya等学者提出,非洲靠雨水供给的农业作物产量,在2020年以前下降了50%,这将会增加弱势群体的饥饿风险。而全球的发展中国家,生活在乡村依赖自给自足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约有70%。


这篇有关南非小农户的实践案例,来自南非国家气候变化适应和缓解战略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同时将此案例推荐至南非国家发展计划(South African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目标是利用传统知识与技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并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粮食安全风险。其中的适应性措施仅供参考,同时也值得深思,这样的适应性措施是否会对农田及土地造成其他深远与长久的负面影响。


南非国家发展计划(NDP2030)

关于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计划


本世纪,已有诸多学者从传统知识与文化视角,如针对农业生产中通过结合不同的知识系统,以最大程度降低不稳定的降水造成的负面影响;从多方治理视角,如探索采用创新或改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金融保险、政府补贴等措施综合应对气候变化对小农的影响;从农业生产技术视角,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含量进行研究。


其中第一部分的研究,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在来自全球的案例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在地社区的居民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知识与技能,有效地减缓了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的负面影响。如利用风向、新月的形状与位置,以及某些动物的行为等预测极端天气的出现;为下一种植季精心挑选种子,以应对较低降水量对作物生产造成的影响。农民完全有能力通过传统技能进行明智的决策,规划他们的农业生产活动,以降低风险并优化生产力。



-ONE-

南非莫加村村民对气候变化的理解与经验

南非地理位置


本案例来自南非林波波省Rebone地区的Mogalakwena村(以下简称“莫加村”)进行的田野调查与研究。该村面积为20平方公里,人口约10579人,属于南非林波波省的夏季降雨区,平均年降水量为600-650毫米,1月和12月为降水最高月份。夏季从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3月,以炎热且宜人著称,并常伴有雷暴天气。该地区的地形多为丘陵和低矮的山脉,环境挑战为降雨不稳定,供水不稳定以及干旱。同时,附近的矿山与工业活动对当地的地下水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且卫生系统设施不足。莫加村是一个被规划的农村定居点,由统一划定的定居房屋与耕地组成。


研究者选择了莫加村中的72名村民,这些村民均为采取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户,同时也会到城镇超市补充部分其他食物,受访者的年龄介于29-76岁。受访者被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8人,研究者以小组焦点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与受访者进行直接互动,收集大家1)对气候变化的理解;2)降水减少与升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采取了哪些适应性行为以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

莫加社区及林波波省在南非位置示意图

(图源:本文献)


莫加村的小规模农业种植品种,是完全依靠雨水进行灌溉的各种本土作物,村民们采用多样化的种植策略,以确保自给自足。大家已经意识到,由于气候条件发生的变化,使他们的农作产量正在下降。比如,降水量及降水频率减少,并且降雨多发生在以往的雨季之后,这样作物种植与生长过程所需的降水量明显不足。此外,也有研究报告指出,过热的温度是造成作物产量与质量严重下降的另一原因,作物因过热且没有足够的雨水而枯萎死亡。在干旱中生长的作物,对高温的应激性反应将造成其产量和质量的双重下降。


-TWO-

本土知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Vachellia karroo,在南非常见的相思树属植物

(图源:thegirlwhogardens.co.uk)


不稳定的降水与降水量的下降,使莫加村村民们逐渐注意到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传统劳作中,本不需要对农业生产的环境进行任何的改变,雨季恰逢作物的生长季节,完全可以靠天和土地吃饭。而现在村民们不得不采取一定的适应性策略,改变原有的靠天吃饭种植方式。还好,这些策略都是源自本土的知识经验与智慧。


预测降雨量

莫加村的村民们依靠传统预测降雨周期及降雨量的知识,重新计划了他们的农业生产活动,以适应气候变化。村民们认为夏初的高温,以及出现在清晨的金星位置,与降雨何时出现以及雨量大小高度相关。当预测到将有较高概率的降水,即尽快做好播种的准备,以确保播种后可以迎来第一场降雨。村民们还能根据风向预测降雨与干旱,当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时,意味着将有一个好的降雨季节;当风从东南方吹来时,则可能迎来干旱。当夏季及雨季(也是播种季)开始时,本地的一种相思树属的植物(Acacia Tree)刚好开花,如果开花的品质好,预示着将有一个好的雨季。


社区因此做出明智决策,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规划农业生产活动。村民们对植物、天象及其他环境变化的细微与敏锐的观察,形成不断积累与沉淀的经验和知识,正是传统的农业耕作规律形成的基础。

有机堆肥可为土壤提供肥料

图为成都市郊永安村垃圾资源化管理中心堆肥区


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料

农民们在种植作物前都会为土壤准备底肥或基肥,以使作物茁壮成长。在莫加村,村民多使用前一季收获的各种剩余物,如玉米秸秆、干豆荚,以及畜牧的粪便埋入土壤里施肥。也有研究表明,使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灰烬或焦炭残渣等,也可以提高土壤的生产力,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收到水土流失的侵蚀。对种植前土壤肥力的准备,在非洲其他国家也多有使用。在非洲的一些国家,村民会在收获农作物后的农田中放牧,以改善土壤的有机质。在莫加村,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料,使土壤颗粒有机地聚集黏连在一起,有效地逆转了可能因干旱及水土流失造成的荒漠化。



-THREE-

创新的适应性实践

林波波省农业部门为当地小农发放土豆种子并进行技术指导后的首次收获

(图源:foodformzansi.co.za)


莫加村的村民们采取了3种以往尚未尝试过的创新性策略,以适应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使用化肥。所有受访村民都表示,他们经常到城镇的化肥店采购化肥和杀虫剂,用来给土壤施肥,以及驱除作物上的害虫。有些学者表示,支持农民们采用这样的方式以提高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但化肥投入农田后,远期来看将造成土壤原有的营养系统失衡;农药的使用也将挑战作物的食用安全性。


2)种植外来作物。有35%的受访村民表示会在农田里种植菠菜、西红柿、辣椒和洋葱等外来作物,以最大限度提高家庭的食物供给。一些学者认为,气候变化同时带来的不确定性及风险,迫使这些自给自足的农民通过种植作物的多样化,以及生计多样化以适应农业生产中的负面影响。


3)气象资料的使用。有49%的受访村民表示,他们会利用当地政府官员提供的气象数据了解降雨与气温趋势。有些村民还会从广播、电视中得到科学的天气预报信息。虽然现代的气象预测技术,可以提供特定地区次日或周期性的天气状况。但在很多地区,传统的天气预测知识仍然是当地农民预测降雨及气温的重要来源。


南非受气候变化影响年平均气温升高为全球温升的近2倍(图源:Piotr Wolski,2019.csag.uct.ac.za)


村民们对不断变化的气候状况的理解与认知,并没有阻止他们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通过采用本土传统知识及创新的适应性探索,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农作物生产,尤其仅靠降雨灌溉农作物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地思考,上述适应性策略,尤其创新性实践,是否也会对在地的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总之,任何探索与实践都存在风险,但这些无法阻碍农人们为粮食安全及生计威胁进行尝试与努力。




本文编译自:

Rankoana, S. A. (2022).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practices to cope with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small-scale farming in Limpopo Province, South Afr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

1、Rankoana, S.A. (2016),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otential for adaptation in a rural community in Limpopo Province, South Africa”, Sustainability Journal, Vol. 8 No. 8, pp. 1-10.

2、Mubaya, C. (2017), “Constraints to crop produc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strategy in the drylandsystems of In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Vol. 8No. 5, pp. 689-717.




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得原文报告


我们始终认为,本土经验性知识是现实社会重要的知识载体,却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容易被遗忘,但非常值得回溯与学习的对象,特别是这些知识可以提供应对诸多现代性问题的宝贵路径。清流智库正在与各方伙伴合作开展“本土智慧应对气候变化:川西平原水源地村落传统低碳启示”。通过专业调研、村民讨论、城乡互动、影像传播等形式,聚焦位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名录,但其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意义尚未得到充分认知的川西林盘及农耕系统,通过挖掘、梳理并总结其传统低碳生产生活模式,及其背后具自然人文和谐理念的生活智慧,为如何从本土经验出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新路径。


相关阅读

热安逸!?人类作为气候变化的孩子,探寻川西林盘的低碳启示

农耕智慧应对气候变化:林盘田野笔记①


  专家顾问 



陈庆恒

生物学家

中科院生物所资深研究员

清流智库专家




郭洁


气象学硕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四川省气象行业技术能手
从事公众和专业气象预报领域的业务一线工作18年
获中国气象局西部优秀青年人才津贴




刘卫兵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四川省政协委员

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重点课题调研组长




付绍红

四川省油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科技与成果转化处副处长


 执行人员 


调研报告组:郭慧、孙吉

影像传播组:孙吉、梅书茂、蓝聆文、曾维金、向晓甜

执行协助组:劳睿承、王铭铭


 项目共创 


专家公众:专家学者、成都市民、成都水源地社区村民

组织机构: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清流智库、川西林盘共学社群、郫都区水源地之家、安宁村护水队、锦宁村护水队

感谢支持:郫都生态环境局、郫都区农林局申遗办、安宁村村委会、永安村村委会,下一代领导人、成都环保志愿者联合会等机构




清流智谷(库)

汇聚专家智慧

链接决策公众


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得原文报告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流智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